一部被遗忘的文艺片经典
2008年上映的《九月五日》由新锐导演张一白执导,汇集了当时还不太出名的黄轩、周冬雨等演员。这部低成本文艺片在当年的釜山国际电影节获得了新浪潮奖,却因为宣传力度不足而鲜为人知。如今回头看,这部作品堪称两位主演演艺生涯的起点,也展现了张一白导演对城市孤独主题的早期探索。
时间迷宫中的爱情故事
影片讲述了一位患有短期记忆障碍的摄影师(黄轩饰)在每年9月5日都会忘记过去一年发生的所有事情。咖啡馆女服务员(周冬雨饰)每年都要重新认识他,重新讲述他们之间的故事。这个看似荒诞的设定,却编织出了一个关于记忆、时间与爱情的深刻寓言。当男主角的病情突然恶化,开始以天为单位遗忘时,女主角决定用摄像机记录下他们的每一天...
角色解析:遗忘者与记忆守护者
黄轩饰演的摄影师将那种知道自己会遗忘的恐惧感表现得淋漓尽致。每次"初次见面"时眼神中的迷茫与熟悉感之间的微妙平衡,展现了他扎实的表演功底。而周冬雨塑造的咖啡馆女孩则是一个充满韧性的角色,她不仅要承受爱人不断遗忘的痛苦,还要保持乐观继续他们的爱情。这种不对等的爱情关系中,她成为了两人记忆的守护者。
社交媒体上的观众心声
"每年都要重新谈一次恋爱是什么体验?《九月五日》给出了最虐心的答案。看到那段录像回放,我在电影院哭成狗。"——豆瓣网友@时光旅人
"黄轩和周冬雨的化学反应绝了!这么年轻的演员能演出这么有层次的感情,导演眼光毒辣。"——微博用户@电影爱好者小王
"后劲太大的一部电影。看完后我立刻给异地恋的女友打了电话,突然很害怕有一天我们会忘记相爱的感觉。"——知乎用户@记忆碎片
被低估的时光寓言
《九月五日》用独特的叙事结构探讨了一个永恒的主题:当记忆消失,爱是否还存在?影片中那些重复的场景不是简单的循环,而是爱的不断重生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这部关于"慢遗忘"的电影反而给了我们一个停下来思考的机会。或许正如片中那句台词:"重要的不是记住多少,而是每一次都爱得像是第一次。"
发布者:,转转请注明出处:/dianying/693.html